不过在经历了三井洋行的事情后,不止是这些大班,就连下面的人都对这次的结果豁达了许多――――――或许是因为一开始就为指望自己能得标吧,也可能是在联合起来准备对付曰本人时,结下的些许友谊起到了一定作用。
另一边,看着手上属于怡和洋行的标书,严绍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和他原本计划的直接找一家洋行交易的方式相比,这种招标后得到的结果的确要好处许多。
而且能坑曰本人一把,也让严绍的心情变得愉悦了许多。
――――――――――――――――――――
根据达成的协议,严绍将会用一百五十万银元从怡和洋行购得八万枚纱锭和两千台织机以及配套的轧花、清花、引擎、机修等设备,这些设备将会分三批运抵芜湖,同时怡和洋行还将另送价值两万银元的洋灰厂设备。
八万枚纱锭,要知道张謇的大生纱厂在刚创业的时候,仅仅只有两万多枚纱锭,直到1903年后才新增到四万多枚。而就算算上1907年才开办的大生二厂,整个大生纱厂的纱锭数量也只有六万多枚而已。同时期的其他纱厂,更是只有一两万枚的水平…
如1905年创建的常熟裕泰纱厂(10192枚)、1906年的太仓济泰纱厂(12700枚)和宁波和丰纱厂(21600枚)、1907年的无锡振兴纱厂(10192枚)大生纱厂二厂(26000枚)上海振华纱厂(11648枚)上海九成纱厂(9424枚)、1908年的上海同昌纱厂(11592枚)、江阴利民纱厂(15040枚)、1909年的安阳广益纱厂(22344枚)和1910年的上海公益纱厂(25676枚)。
换句话说,如果新购的八万枚纱锭能全部投产的话,那么即将诞生的芜湖纺织厂将会成为华商中规模最大的纺织厂,甚至很可能会是中国境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