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shubao01.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第二书包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京!

《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三百一十五章 归京!(6/8)

章节列表
,王雱对其十分的熟悉,掌握了吕惠卿不少的把柄,这一告一个准,吕惠卿只能回家呆着,没几天便被调任陈州了。

    此次看似王安石赢了,但改革派经此一事,已经有些四分五裂了。

    陈宓回到汴京城,已经是熙宁八年的秋天了。

    汴京的秋,十分的迷人,当然,迷人的或许不是汴京的秋,也可能是汴京的人。

    杨玉容眼中的泪水,张载的语重心长,陈年谷夫妇眼里的讨好,还有汴京道路两旁的黄叶……

    陈宓颇为感慨。

    时间过得很快。

    来汴京的那一年,他才十五岁,而这一眨眼,已经是二十三岁了。

    在江陵府的陈宓是非常忙的,回到了汴京,他忽然便闲了许多。

    中书舍人一职,管事较虚,但却非不重要,相反,这是极其重要的岗位。

    所谓中书舍人,便是负责根据“词头”草拟诰命。

    所谓词头,乃是一份提纲性文件。

    按照宋代制度,朝廷在形成正式命令之前,宰相机构会将命令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要求形成“词头”,然后送到中书舍人的手里。

    中书舍人便要根据这份提纲舞动自己的如椽大笔,形成正式诰命,很显然,中书舍人如何行文,是能够直接影响朝廷诰命价值取向的。

    关于中书舍人一职,有比较典型的便是苏轼,历史上的元祐元年三月,王岩叟上疏弹劾狄谘、刘定,指出这两个人“上挟奸党,下附庸材”,导致治安恶化,必须严惩——这两人乃是当年王安石进行《保甲法》改革时安排在河北的具体政策执行人,曾于元丰四年带着四百八十位大保长进京汇报工作。

    而此时担任中书舍人的苏轼大笔一挥,在《狄谘刘定各降一官》中为他们的行为彻底定了性。

    他说他们-->>

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