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shubao01.com
保罗·施密特,脉冲式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人(1928),虽然后来的V1导弹并不是用的他所设计的发动机,而是使用阿格斯发动机制造公司弗里茨·戈斯劳博士所研发的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可现在1937年戈斯劳那边都还没影,也就只能找保罗·施密特了。据说施密特1934年曾把一个近程地对地导弹方案提交给德国航空部,结果却没有获得认可,只等后面冯·布劳恩等人过目之后才重拾方案,至于最后,此人的设计被戈斯劳博士所替代。
1937年保罗·施密特在干什么,有没有像冯·布劳恩一样被戈林收编,成为航空部资助的研发者之一,这个李孔荣不知道。他不但不知道,还没办光明正大的去找这个人——他是黄种人,而且还是中国人,德国人是不会喜欢他,让意大利女人出面则好多了。如果施密特已经被戈林收编,也可以让意大利女人施展美人计窃取技术资料。
——某天晚上洗澡的时候,脑洞大开的李孔荣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穿越美利坚的军火商小说,他顿时想为何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军火商呢?原子弹那样的大东西自然不是他能玩得转的,可像火箭筒、V1导弹这样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独门兵器大可以在美利坚注册专利、设厂生产。珍珠港之后中国就是英美的盟友了,武器的专利他们总要认的,无非是在同意其他厂家生产的情况下,自己收多少专利法而已。
V1导弹只是训练,如果苏珊有能耐,布劳恩的V2导弹也可以想办法窃取资料,资金自然不是问题——拿到资料招上几个人真真假假先搭起一个架子,然后说服美国陆军或者海军出资研发,当然华尔街找风险投资商也行,只要盟军确定德国人已经有这样的武器,那就不可能不重视这种自己,最后,考虑到弹道导弹也不是私人能玩得起的,合适的时候大可以打包出售这个项目。另外喷气式飞机-->>